我滴生活日记

美文摘抄

  • 马王堆汉墓丝织品有新发现,出土的丝绸织有吉祥的语言

    马王堆汉墓丝织品有新发现,出土的丝绸织有吉祥的语言

      据《长沙晚报》报道,湖南博物院专家近日发现,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菱纹绮配上“安乐如意长寿无极”的吉祥语句,是目前出土丝织品中最早的成句文字,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今年4月,湖南博物院专家在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未整理织物进行首次系统的库存整理过程中,发现了织入菱纹绮的文字。后来,专家经过一系

    日期 2022-10-29  阅 636  
  • 夸张、搞笑、还有实用性,“发疯文学”怎么就火了?

    夸张、搞笑、还有实用性,“发疯文学”怎么就火了?

      其喜剧色彩可以消除部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死板和疏离感  “我知道我不适合发货。大家都发货了。不是我。催促的时候也要小心,变成了奇怪的热点笑声。我也知道不符合早点发货的门槛……”  “没关系。我只是飘落的落叶,随风飘落。”

    日期 2022-10-29  阅 1187  
  • 三角尺可不可以画出165吗? 成都小学生推翻了“标准”的答案,教材编写组回复了

    三角尺可不可以画出165吗? 成都小学生推翻了“标准”的答案,教材编写组回复了

      使用小学生常用的三角尺,可以画165的角吗?  官方教师用书上写的“标准”的答案没有这个选择。那么,是相信答案,还是大胆地质疑求证?  近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小学二年级学生成功推翻了官方教科书中的“标准”答案,给新世纪小学教材(北师大版)制作组)发了一条短信,收到了制作组的回复。  回复中,教

    日期 2022-10-29  阅 875  
  • 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后  我领悟了人的一生, 为什么要读很多书

    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后 我领悟了人的一生, 为什么要读很多书

      某平台上有这样一个问题:迄今为止哪本书会感动你?《肖申克的救赎》第一位。  多年前,读了这本书,看到的是令人兴奋的越狱场面,现在重温这本书,我灵光一闪:

    日期 2022-10-29  阅 629  
  • “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还是 ‘斯人’”这句话来自《孟子·告子》那么告子是谁

    “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还是 ‘斯人’”这句话来自《孟子·告子》那么告子是谁

      最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的话题火了起来,网友们纷纷想起自己在学校里学的是“人”还是“斯人”。  这句话来自《孟子告子》,主要内容是在告子和孟子的讨论中引出孟子关于“人性”“仁义”等的理论。我们熟悉的《鱼我所欲也》这句话也来自这里。  学过的文言文突然用这种方法命中,可能

    日期 2022-10-28  阅 965  
  • 我国85%以上的学校开设了科普、文艺等兴趣课程

      今天上午,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举行《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时,就部门推广学校每周5天、每天2小时(以下称“5+”)完善明确统筹利用科普的课后服务项目,学校普遍开展学科知识指导答疑

    日期 2022-10-28  阅 599  
  • 新一代的“人造太阳” 距离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新一代的“人造太阳” 距离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近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下我国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运行新纪录,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该装置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团队设计研发,这一突破性进展意味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向聚变点火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  新一代的“人造太阳”是什么样的

    日期 2022-10-28  阅 630  
  • 打工人的双面生活:周中卷在城市,周末躺在农村

      每个人都有想象力,几乎在现有生活之外的遥远地方。  毕竟,城市真的很不安,很容易迷路。在这里,生活似乎离不开工作、车票和房子。  想要逃脱的年轻人把对远方的想象寄托在《瓦尔登湖》这本书上。作者梭罗记录了“逃离城市”的经历,在瓦尔登湖畔的山林中“隐居”了两年多。  现在,一些年轻人学习了梭罗的

    日期 2022-10-28  阅 862  
  • 教育部要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占比不能低于50%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能低于50%。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如何认定?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明确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明确今后在晋升、评价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主要适用于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

    日期 2022-10-28  阅 615  
  • 当“非遗”刺绣走进校园, 社会实践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当“非遗”刺绣走进校园, 社会实践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绷线、勾线、绣制……随着绣花线的飞舞,长短线缠绕在一起,从出针到落针之间,山水、花卉、鸟兽逐渐雏形。10月12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磁乱针扎传承人闫永霞来到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

    日期 2022-10-28  阅 634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尾页